箱式變電站(箱變)運行過程中需嚴格遵守安全規范,避免因操作不當、設備故障或環境因素引發觸電、火災等事故。以下是運行時的核心安全事項,從日常管理、設備監測、 操作規范及應急處理等方面詳細說明:
一、日常安全管理要求
1. 人員資質與培訓
持證上崗:運維人員需具備電工操作證,熟悉箱變結構、電氣原理圖及安全規程,嚴禁非專業人員擅自操作。
安全培訓:定期開展觸電急救、消防器材使用等培訓(每年至少 1 次),確保人員掌握應急處置技能。
2. 警示與防護措施
標識清晰:箱變外殼需噴涂 “高壓危險”“禁止攀爬” 等警示標志,門軸處張貼 “未經許可不得入內” 標識;夜間需設置警示燈(如紅色爆閃燈)。
物理隔離:箱變周圍 3 米內禁止堆放易燃物、雜物,人口密集區域需加裝防護圍欄(高度≥1.8 米),并設置安全距離警示線。
3. 環境安全監控
防小動物:每周檢查通風口防蟲網、電纜進線孔洞封堵是否完好,發現破損及時用防火泥、鋼板等封堵,防止老鼠、蛇類進入引發短路。
防汛防澇:雨季前清理基礎排水孔,檢查箱體密封膠條是否老化(每 2 年更換一次),低洼地區需加裝水位監測裝置(如水位超過基礎頂面 10cm 時自動報警)。
二、設備運行監測要點
1. 電氣參數監測
溫度監控:
每日通過紅外測溫儀檢測高壓柜母線接頭、變壓器套管、低壓斷路器等部位(重點監測溫差,正常溫差≤15K,異常時≥25K 需立即排查)。
變壓器油溫需控制在廠家規定范圍內(通常油浸式變壓器頂層油溫≤85℃,干式變壓器繞組溫度≤130℃),超溫時啟動風扇散熱或減載。
電流電壓監測:
每班次記錄低壓側三相電流、電壓值,三相電流不平衡度應≤15%(中性線電流≤相線額定電流的 25%),電壓波動范圍≤±7% 額定電壓。
發現缺相、過負荷(電流超過額定值 1.1 倍)時,需立即查找原因并調整負載。
2. 設備狀態檢查
聲響與氣味:正常運行時,變壓器應發出均勻 “嗡嗡” 聲,無放電異響(如 “噼啪” 聲)或焦糊味。發現異常需立即停電檢查,排除接觸不良、絕緣擊穿等隱患。
密封與接地:每月檢查箱體門鎖是否完好、密封條是否老化開裂,接地干線連接處有無銹蝕、松動(用扳手緊固,力矩符合要求),接地電阻每年測試一次(≤4Ω)。
三、操作規范與禁忌
1. 停送電操作流程
停電順序:先低壓側分閘(斷開各出線開關)→再高壓側分閘(操作負荷開關或斷路器)→懸掛 “禁止合閘,有人工作” 警示牌。
送電順序:先高壓側合閘→再低壓側合閘(按 “總開關→分路開關” 順序),嚴禁帶負荷拉合高壓隔離開關。
安全距離:操作高壓設備時需穿戴絕緣手套、絕緣靴,使用合格絕緣工具,人體與帶電體保持安全距離(10kV≥0.7 米,35kV≥1 米)。
2. 禁止性操作
嚴禁在未驗電、未接地的情況下觸碰電氣設備;
禁止隨意調整保護裝置整定值(如過流保護、速斷保護),確需修改時需經專業技術人員核算并記錄;
不得拆除或短接箱變內的安全聯鎖裝置(如高壓柜門與接地開關的聯鎖)。
四、應急與故障處理
觸電急救流程
發現人員觸電時,第一時間切斷電源(如無法斷電,用絕緣棒挑開電線),禁止直接用手拖拽觸電者;
對呼吸心跳停止者,立即進行心肺復蘇(CPR)并撥打 120,急救過程中避免移動傷者,直至專業醫護人員到場。
五、季節性安全專項措施
1. 高溫季節
加強變壓器油溫監測(每 2 小時一次),必要時開啟備用散熱風扇或采用水冷裝置;
檢查電纜接頭壓接處是否因熱脹冷縮松動,及時緊固并涂抹導電膏。
2. 雷雨季節
提前測試避雷器動作性能(每年一次),雨后檢查箱體是否進水、接地系統是否可靠;
遭遇強雷電時,可暫時斷開非重要負荷,減少過電壓沖擊風險。
3. 冬季
檢查箱內加熱器是否正常工作(設置溫度≥5℃),防止凝露導致絕緣下降;
雪后及時清理箱體頂部積雪,避免積雪融化滲入通風口。

[[文章部分圖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交流使用,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]]